会员动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泉州银行坚决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各级党委、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要求,迅速行动,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金融服务工作。
一、 加强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时间成立泉州银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监管部门对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并制定《泉州银行疫情防控工作方案》。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董事长傅子能为组长,党委副书记、行长林阳发和党委副书记冯建佳为副组长,其他党委委员和相关部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分支机构负责人为机构“第一责任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网点营业、金融服务、员工防护、舆论引导等重点工作,靠前督促指导,并层层压实责任,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二、 严格落实值班制度
总行班子成员带头值班值守、各网点明确专人轮流值班,确保值班人员全天坐班,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发现疫情第一时间报告总行。各机构、部门安排专人每日报送疫情,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组织开展工作人员健康信息报告工作,未发生疫情的,每日向总行报送疫情“零报告”。
三、 加大疫情防控信贷支持
积极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的信贷支持力度。一是主动提供“无间贷”无还本续贷服务。对于在疫情防控期间贷款到期的客户,主动与企业取得联系,对于客户因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未能在贷款到期前筹集还款资金的,经办机构主动为其提供“无间贷”无还本续贷服务,缓解企业还款压力,避免因受疫情影响出现贷款逾期。二是有效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开展融资对接。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积极响应在线办理金融业务的号召,以“百行进万企”活动为契机,向各类小微企业发出邀请,线上登记融资需求情况并主动对接相关企业。此外,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对纯线上产品“好税贷”的宣传力度,引导有信贷需求的各类小微企业通过网络平台申请贷款。三是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暂时受困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帮助企业在疫情期间解决还款压力问题,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同时,做好民生重点领域和受困企业金融服务金融支持,建立针对疫情防控医疗器械、药品及相关物资的科研、生产、购销等市场主体的信贷审批“绿色通道”,简化业务办理程序。对于参加医疗器械生产和捐款捐物的企业和小微经营业主的合理信贷需求,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利率优惠。
四、 加大疫情防控普惠金融支持
一是畅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为疫情防控、药品生产运输、应急物资采购、企业捐款、财政资金划拨等金融服务开通“绿色专用通道”。安排专人负责监控全行资金汇划通道,放开支付系统业务限额,特事特办,保障紧急资金汇划及支付需要,确保财政资金、防疫资金、捐赠资金及时到账。二是在疫情期间继续提供借记卡相关减免政策,个人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转账免收手续费,ATM全国跨行取款免收手续费。对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新型肺炎患者,以及因疫情管控暂时无法正常偿还个人贷款和信用卡透支的客户,不视为违约,不纳入违约客户名单。三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持投诉渠道畅通,进一步优化客户咨询、投诉处理流程,坚持及时妥善处理疫情相关的金融咨询和投诉。
五、 切实保障安全服务
一是合理安排对外营业网点。根据客户需求和网点辐射范围,采取网点错峰营业、人员轮流上岗形式,合理安排网点对外营业,确保每个区域每日均有网点对外正常营业,并提前做好公示,自助设备24小时对外开放,确保金融服务到位。二是切实抓好营业网点疫情防控。优先保障营业网点口罩、消毒液等防护必需品供应充足,提高营业网点公共区域、叫号机、密码器、客户等候椅、自助设备的卫生消毒频率,为客户提供放心的服务环境。每日对库箱、现金等进行消毒处理,近期回笼现金消毒后划区单独存放,且暂不对外支付。营业网点员工均佩戴口罩上岗,部分网点为客户免费提供口罩,保障客户和员工安全。三是强化线上金融服务保障。自助金融服务渠道稳健运行,广泛宣传使用我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自助渠道办理日常金融业务。针对特殊业务(如紧急大额现金需求、贷款和信用卡业务等),主动联系客户,及时引导解决,减少网点人员聚集。
六、 加强正面宣传引导
依托网点LDE屏、微信公众号、官网等信息发布平台,强化公众疫情防控宣导,营业网点为客户提供防疫宣传材料,积极开展科学防疫宣传,提高客户的防控意识;通过微信群、内网通讯工具等渠道,加强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员工理性、科学应对疫情变化,减少走亲访友和聚会聚餐活动;倡导理性对待网站和社交平台中出现的敏感话题,不轻信,不盲从,不通过各类社交渠道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