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金融服务专题

泉州农行为“海上丝绸之路”融智筑梦
发布日期:2014-11-07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来源:福建省银行业协会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泉州正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泉州农行围绕“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泉州梦,强化金融“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大力服务国家级“金改区”建设,加大力度支持区域主流经济、实体经济,不断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层次,倾注国有大行的“金融智慧”全力助推“海丝泉州”闪亮复兴。

“加速度”追梦

石结构房屋是侨乡泉州的一道特色,代表当地的一种石头文化。出于改善人居、防震减灾的考虑,泉州市政府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对危旧石头房的改造。

“农行的速度很快,仅仅10天。”泉州市鲤城江南新区高山片危旧房改造项目负责人谈及的是一笔2.9亿元的贷款,从材料上报省农行到授信获批,整个流程一个多星期。

这样的大项目贷款运作效率前所未有。上述负责人表示,泉州现存石结构房屋面积达1.61亿平方米,分布广、数量多、改造难度大,市、县两级都把“石改”列为政府“一把手”工程、重点民生工程,农行作为项目主要合作银行,做了大量的工作,“农行速度”惠及广大群众,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农行内部,“速度”被定义为衡量工作质量、服务水平的标尺。该行在全员中推行“三项服务”承诺(中后台为前台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全行为客户服务),通过优化完善考核分配、效能审计、内部巡察等长效机制,推动工作节奏提速。靠近泉州城标的市农行大楼里,每晚都有不少主动加班的员工,“当日事当日毕,明日事今日计”在这儿已成为人人遵循的工作方式。

“我们有一个美丽泉州农行梦,筑梦根基是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量助力泉州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发展。圆梦,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感觉时间很不够用。”行长一句话道出“农行速度”的“追梦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全力支持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实体经济发展,农行泉州分行切实贯彻福建农行出台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紧抓泉州国家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新增贷款规模,灵活调整授信品种、变更还款期限,坚决落实“五不”要求(不减少信贷规模、不釜底抽薪、不提高续贷门槛、不随意抽贷、不随意压贷),加大对基础设施、基础能源重大项目、包括石结构房屋在内的棚户区改造、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到今年9月末,泉州农行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55亿元,全部投向实体经济,其中,涉农贷增加3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增加22亿元,增速24.53%,高出各项贷款增速15.48个百分点。

泉州农行充分运用全国农行重点城市行特殊政策申请,在今年8月份获批成为全国农行“小微企业工厂化运作试点”,进一步简化信贷审批流程和手续,提高转贷效率,做到原则上在信用收回后两天内发放到位,为客户降低续贷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到泉州农行续贷的客户对“农行速度”深有感触。“我是今天上午还款的,下午农行就还钱给我了。”在官桥经营一家粮油加工厂的王先生幽默地为农行点赞。

“起点”争先机

始自唐代,泉州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之一;时至今日,泉州经济总量连续15年位居福建省首位。

起点,意味着开创,要求去争先,在“海丝”起点做金融,泉州农行在全员中倡导“敢拼会赢”、“永争第一”的起点精神,勇当排头兵。

刺桐古港(泉州素有“刺桐城”美称)曾现“船到市井十洲人,涨潮声中万国商”的盛景。为重塑刺桐港雄风,泉州启动古港振兴计划,泉州农行主动对接,创新担保方式,在金融同业中率先推出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支持了泉州民企独资建设的最大公用码头项目建设。日前为全国最大石材集散地水头镇内的物流园市场项目授信2亿元,助其建设仓储式交易平台

历史上,外国对中国的认识“China”,正是源自中国瓷器。烧制于“海丝”起点的德化白瓷,扮演着重要的邦交与商贸角色。今年,泉州农行在瓷都德化,为“一种窑变釉瓷的制造工艺”、“窑变釉白云陶及其制作工艺”和“往陶瓷工艺品内定量注蜡的装置”三项制瓷发明专利权质押放贷2000万元,在当地开了银行拿发明专利为企业“兑现”的先河。农行“吃螃蟹”的期望是加速传统工艺制造向“智造水平转变,让德化白瓷再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物质载体。

在“丝路”上能与瓷器比肩的无疑是“神奇的东方树叶”—茶。为支持安溪乌龙茶等特色农业发展壮大,泉州农行舞动“龙头”,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创新“公司+农户”担保方式,为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户授信4000万元,帮助公司建立近万亩优质生态茶园生产基地,采取“集中连片”方式支持茶业全产业链,最大限度地提升金融支持特色农业的覆盖面与渗透率。

活跃繁荣的经济是泉州在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基础。“二次创业”对于泉州企业而言,就是在新起点上的再度出发。

面对当前泉州企业电商化转型的迫切金融需求,泉州农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推广“电商分销宝”等创新产品,探索推出以动产或权利担保为纽带、以核心企业的信用能力延伸为基础的供应链融资等金融服务。位于晋江的一家贸易公司已由传统的贸易出口企业向互联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公司张总坦言,“转型成功,真得感谢农行!”

融通“海丝路”

惠屿岛曾经是个“金融孤岛”,如今,泉州农行的流动金融服务站已经“驻岛”,“银村共建”使得双方密不可分,村民足不出岛一样用得上最现代的金融服务。

让“金融孤岛”成为“金融终端”,不断填补金融服务的“真空”,农行的构想是建造一个“物理网点+互联网金融+战略联盟”三位一体的金融生态系统,能够充分运用农业银行的全球网络、海量数据、优质资源,覆盖整个泉州,助“海丝”起点融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与此相对应的是,泉州农行正持续优化核心生产系统、柜面业务流程、网点劳动组合,积极建设网点互动体验区,将138个网点培育为高品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加大自助发卡机、转账电话等的投入,深入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着力打造农村版“社区银行”,建成遍布城乡的完备自助服务渠道。积极推广“银医通”业务,推广“就诊一卡通”,进一步拓展在泉州首发、已发放并激活的530万张金穗惠农社会保障卡功能。加强与证券、保险、信托、集团客户、系统性客户以及同业客户的战略合作,推进“战略联盟”建设。

千百年来,泉州始终保持着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和友好往来,海上丝绸之路延绵不断。“海丝之于农行不仅是一段厚重的历史,它更是活的海丝。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这条千年商道铺路搭桥。”泉州农行行长兰全昌表示。如今,泉州农行主动扩大与境外分(子)行、境外银行的合作面,为“生态系统”健壮“外循环”,向境外资金通往泉州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渠道,积极发挥境内外联动融资优势,推广总行、省行创新的跨境金融产品与服务,2013年以来,成功办理3项全国农行系统首笔、33项全省农行系统首笔各类跨境金融业务,帮助泉企自信沉稳地融入国际、走向海外。

千年轮转,同样一条路,泉州通商的船舶驶向世界各地。一路向海,让泉州农行人有了再一次超越自己的豪情,乘风破浪,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农业银行泉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