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五篇大文章”

引数字活水,灌乡村沃土——漳州农商银行数字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5-04-25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来源:福建省银行业协会

       近年来,漳州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深入实施福建农信“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以数据要素和技术创新为驱动,从提升数字金融服务、提高智慧场景应用、提级农村数字管理理等方面入手,以数“智”金融赋能“千万工程”

立足“绿色普惠”,提速发展“数字金融”

       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自主建设“客户集约”管理平台,导入23万个基础数据,逐步构建金融服务“网格”。结合“网格化”大走访,利用“营销小助手”小程序和移动智能设备,采集网格内农户信息,完善农户“信用画像”。通过标准化采集模板、精细化评级模型、差异化授信策略,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农户信用为基础,以农村要素为支撑,以“福农e”线上产品为抓手,打造“农村要素+星级客户+福农e贷”服务模式,重构风控模式、再造贷款流程,持续深化“一村一品”金融服务,实现从“整村授信”向“产业授信”升级,助力南山鲈鱼、天宝香蕉等特色产业迭代发展。依托福建农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系统”,开展新农主体“首贷拓展”行动,推行建档、评级、授信“三同步”,发挥政务数据和金融数据的乘数效应,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直达田间地头。截至2024年末,已累计完成581户新农主体线上化建档,发放新农主体贷款余额达4.7亿元,“福农贷”系列产品贷款余额超12亿元。

赋能“城乡融合”,探索实践“数智场景”

       依托福建农信“福农e付”“福农e厅”“福农e购”三大平台及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远程银行的“3+3”多元线上渠道提供丰富的金融服务,不断满足和培育村民的金融需求和消费习惯。在省联社科技系统支撑下,推出手机银行乡村振兴版”“敬老”等特色服务版本,整合助老适老、虚拟营业厅等综合服务,让乡村居民享受与社区居民一样便捷的金融服务布设102个普惠金融服务点,升级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渠道完善网上购物、生活缴费等功能,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小额取现、民生缴费、社保医疗等金融和非金融服务。聚焦“衣食住行”,打造扫码收单示范区,实现村域全覆盖。“以点带面”不断拓展乡镇集市、沿街商铺、农贸市场、夜市摊点等各类应用场景,打造代理缴费、商户消费、社区居家等智慧场景,持续活跃“赶圩日特惠”“逢六立减”“贷记卡/社保卡满减”“漳享U惠”等活动,联动厅堂内外的“福建人的村潮”等专场营销,让村民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支付和优惠的商品价格。

坚持“共享发展”,积极延申“数治管理”

       深化“银政互联”,上线“三资管理平台”,启用“银农直联”系统,推出“村集体二维码+银农直连+三资管理”服务模式,实现村集体合作社的资产、资源、资金、合同监测与预警等全流程动态管理。截至2024年末,已在全区实现福农三资系统服务村级组织全覆盖,办理村级二维码收单132个、村务卡141张,累计营销村级经济合作社基本账户132个、村居乡贤促进会账户225个,沉淀存款资金约1500万元,持续推动村集体资金“无现金化”结算管理。加强“银医互动”,先后与兴医院、芝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0余家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支持乡镇医疗和农村医疗等方面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累计投入500万元开发采购“诊间结算”系统,实现医疗缴费、看病取药一体化服务,持续探索金融服务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的有效衔接。推动“银企互惠”,依托“农商铺子”线上积分兑换商城,推动当地特色名品上架销售,打通产供销和信用服务链条,帮助农副产品“出村进城”。联合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倾力打造5场“惠享国潮”助农直播活动,在线观看人数累计超过1.5万人,助力线上成交3500多笔,订单金额12万元,同时带动线下订单,助力农民增收。

       下一步,漳州农商银行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聚焦“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推进“数字金融”,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强化金融供给,深化服务创新,助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以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福建省农信联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