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五篇大文章”
生生与共,两岸同心;闽山闽水,向绿而行。
2024年3月12日是第46个植树节,福州市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迎来了一群由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福州日报社、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志愿者组成的“造绿者”。
在“红庙岭·跨世纪的造福工程”展馆,他们观看生态文明建设展,了解生态蝶变;在由昔日脏乱的垃圾填埋场变身而来的郊野公园,他们共植友谊树,共建生态林,以实际行动投身绿色福州建设。
不负春光添新绿,绘好生态新画卷。一次小小的植树活动,背后是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以金融担当为福建的绿色发展贡献源源不断金融力量的生动实践。
“向绿而行” 为“绿发展”添足“金动力”
步入红庙岭如白莲初绽的圆形建筑,展馆内绿意充盈,一卷横跨30年的福州生态文明建设画卷徐徐展开。
志愿者们首先来到“红庙岭·跨世纪的造福工程”展馆,倾听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从谋划到建设的生动故事,了解红庙岭从“垃圾山”变成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的艰辛过程。
在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沙盘前,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的员工刘葱华仔细端详,园区30年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感慨“真的想不到”。“从无到有,红庙岭逐渐成长为全国门类最齐全、工艺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近零排放、森林式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其中金融机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更加激励我们中国银行员工要牢记使命担当、传承红色基因、奋进绿色发展道路。”
在福建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绿色是发展亮丽的底色。创建于1914年1月5日的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110年的沧桑历程中,为八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新征程中,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新福建建设,特别是在“绿色金融”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通过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的支持,永泰县建设了有史以来投资体量最大的工业类、能源类项目——福建永泰闽投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永泰抽蓄”)。这个身在山水间的超级“蓄电池”,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等多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通过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的支持,紫金矿业并购加拿大新锂公司,获得4.64亿美元绿色银团贷款,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切入新能源赛道。
近年来,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积极响应绿色转型发展号召,通过持续强化绿色金融信贷供给、加快新旧动能转化等措施,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同时为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能量。截至2023年12月末,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绿色贷款增速达52.68%。
履“植”尽责 “碳”索践行绿色发展使命
春回大地万物苏,育苗造绿正当时。
走出展馆,志愿者们换下正装,撸起袖子,健步走向由昔日的垃圾填埋场改造而来的郊野公园植树点,为福州植树添绿。多方志愿者共同种下的“同心树”还有着特别的寓意,它代表着两岸同胞共融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景。
闽山苍苍,碧林含翠。福建山海相连,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全国最“绿”的省份,森林覆盖率达66.8%,全省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均居全国首位。
如何点“绿”成“金”?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一直以来将绿色金融作为重点工作方向,积极践行“绿色金融首选中行”战略目标。根据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与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签署的《生态环境治理政银合作框架协议》,“十四五”期间,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将提供1000亿元意向性综合融资,助力福建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生态环境项目实施和环保产业发展。
在助推福建省创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征程中,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主动担当,在三明探索创新了绿建惠贷、节能减排惠贷、种业惠贷和生态惠贷等四款绿色信贷产品;在南平将“乡村振兴、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与当地特色茶产业相结合,创新推出“岩茶惠”产品,助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绿色是福建的亮丽名片。为了让这张名片更加闪亮,长期以来,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根植八闽绿色金融发展,持续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精耕细作、久久为功,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锚定“双碳”目标,落实“绿色金融首选中行”战略目标,争做绿色发展践行者和同业领跑者。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将以绿色金融增色清新福建,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履行国有大行担当,以金融为引擎驱动福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